刷脸新潮?那是你还没看到这些黑科技:扫眼、戒指、墨镜、声波、VR全都实现支付!

来源:文:人民邮电报    阅读次数:   2017-09-19 14:35:52   

最近,移动支付领域出现大动作,京东和阿里等公司纷纷推出“刷脸支付”,掀起了新一轮的移动支付浪潮,“靠脸吃饭”真的变为了现实。如今,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用手机作为支付的载体,一切物品都能作为支付的载体,靠脸可以支付,大喊一声也能支付,挥挥衣袖也能支付,推推脸上的墨镜也能支付,动动戒指也能支付,在VR场景里也可以无缝购物。还在用手机支付的你,是不是觉得有点out了。

 刷脸购物 

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支付手段也越来越简单,从现金到信用卡,从线下到线上。电商网站之前大力宣传无现金日,不用现金不用信用卡,但是你至少得带着手机。近日业界的几条消息显示,以后出门购物连手机都不需要,有脸就行了!

 “看脸”的时代真的来了!进入9月以后,关于“刷脸”的新闻频频进入公众视野:北京师范大学全部宿舍楼安装了人脸识别门禁系统;杭州一家肯德基餐厅可以刷脸支付了,整个过程不超过10秒……

8月25日,武汉火车站全面宣布:刷脸进站;

8月23日,百度宣布,与首都国际机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打造智慧机场!以后刷脸就能登机!

9月1日,支付宝打响第一枪,宣布商用刷脸支付;

9月5日,杭州大量宾馆不用身份证,刷脸也可入住;

9月6日,汇丰银行宣布使用人脸识别技术;

9月7日,京东苏宁开启刷脸支付,一张脸拿走货物;

9月9日,北京所有公租房将推行“人脸识别”门禁;

9月11日,北师大宣布学生宿舍全面启用“刷脸开门”;

......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了,快到你无法想像!短短半个月,你的这张脸正在被添加越来越多的功能:身份证、登机牌、火车票、通行证,甚至付款码。

越来越多的行业开始尝试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终于连银行机构也被“逼急”了,近日,中国农业银行在两台自动取款机上线“刷脸取款”,用户可以不带卡,只要刷脸就能取款,农行开始让取款彻底告别银行卡。

刷脸支付的商用,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不断成熟。刷脸支付难度很大,安全性要求更高。刷脸支付的实现场景复杂多变,光线不同、姿势不同、角度不同等,都给识别带来困难。

 刷眼支付 

9月1日,阿里巴巴旗下蚂蚁金服宣布在杭州KFC首推“刷脸支付”服务。杭州万象城KFC的KPRO店,成为全国第一家刷脸支付体验店。而近期,民生银行率先试水,推出了基于其手机银行的虹膜支付服务,成为业内首家真正实现了虹膜支付的银行。

 

“刷脸支付”到“刷眼支付”,不仅体现了现代智能化的逐次递进规律,也充分应验了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即人体的延伸”。在麦克卢汉看来,任何媒介都不外乎是人的感觉和感官的扩展或延伸。其实不管是蚂蚁金服还是手机银行,本身也是一种支付媒介。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这次的刷眼支付试水是由银行业来开启的,比BAT提前了一步,这也充分证明了银行业也要创新手段,打破以往的被动局面。据悉,该功能可用于话费充值、便民缴费、商城支付等多种支付场景,客户在录入虹膜信息后,支付时只需双眼对准手机屏幕上的验证框,即可在几秒内完成支付。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精准、最安全的生物识别技术之一,虹膜支付未来或将成为安全支付认证最好的补充与升级,可有效解决支付业务中安全性与易用性的矛盾。

虹膜是位于人眼表面黑色瞳孔和白色巩膜之间的圆环状区域,具有唯一性、稳定性、非接触性等诸多优势。虹膜识别通过对比虹膜纹理特征之间的相似性,可有效确定人们的身份,是人体特征取点最复杂、算法最精细、误识率最低和验证率最高的一种技术。

事实上,虹膜识别技术早已运用到军队军械库、银行金库、机场内部管理等场景中,一些境外金融机构也开始推行“虹膜取现提款”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生物识别支付虽然便捷,但是对硬件的要求也成为推广普及的现实障碍。业内人士认为,虹膜识别精度较高,但对采集设备要求较高,准确、稳定提取是技术难题。

在这个“刷”出来的时代,各行业正不断挖掘人体潜能,从手指、到面庞再到眼睛,未来是不是还有更多器官或者感觉可以挖掘呢?让我们拭目以待。不过,以前的流行语是“给你个眼神,自己体会”,以后兴许就会变成“给你个眼神,已支付”。

 戒指支付 

手机支付您一定不陌生,掏出手机轻轻一扫码就能支付账单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但是如果说“动动手指就能买单”,可能很多人就没有见过了。

 

今年夏天,一家名为Token的公司就推出了一款产品——一枚货真价实的“魔戒”。Token ring应用指纹感知识别技术,其主要预期功能是用来安全解锁并认证一切物品:大至房子、汽车,小到电脑、银行卡。由于这枚戒指对NFC和蓝牙技术都有着十分好的兼容性,因此它在移动支付等领域具有很强的功能。

事实上,这种类似戒指的支付类可穿戴设备并不是刚刚出现,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维萨(Visa)公司就向其赞助的运动员提供了支持NFC技术的移动支付指环。维萨的移动支付指环内置电池,还具有防水功能,这意味着刚参加完游泳比赛、疲惫的运动员甚至不用擦干身体,就能直接跑到星巴克去补充能量。为了帮助推广这个移动支付项目,维萨还在里约奥运场馆附近部署了4000个支持NFC技术的POS终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戒指支付”也在不断突破。今年,一款名为Kerv的智能支付戒指开始在英国发售。它同样利用了NFC技术,和银行卡或是虚拟银行卡相互关联后就能使用,而且可以在不连接任何其他电子产品的情况下独立付款。更令人新奇的是,这款智能戒指不需要充电。

不光是产品性能的逐渐升级,“戒指支付”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在英国,用户已经可以在商店和公共交通工具上使用,如星巴克、Costa、麦当劳等餐饮连锁店都已接受Kerv付款。

不过,和采取指纹验证身份的智能手机支付相比,戒指支付本身无法进行身份验证,一旦失窃,将造成巨大的安全风险。鉴于此,戒指支付未来极有可能是一种小众支付,无法取代主流的手机支付。

 太阳镜支付 

GoPro和Fitbit的股价持续走下坡线的时候,很多人已经开始认为智能穿戴可能会被淘汰。但据业内人士分析,其实并不是如此,只是这可能是因为GoPro和Fitbit打开的方式不对,所以才成果不是很好,导致股价一直下滑。然而,令人惊讶的是,GoPro和Fitbit并没有放弃智能穿戴,而是修改了打开方式,将注意力转向了太阳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太阳镜是一个遮阳挡光和装酷耍帅的必备品。但倘若太阳镜不仅具有现有功能,还可以起到支付作用,那对于喜欢戴太阳镜的人来讲无疑是锦上添花。据媒体报道,继Snapchat在自家的太阳镜中装入照相机之后,Visa也打起了太阳镜的主意。日前,Visa与知名眼镜厂商雷朋合作,在SXSW(西南偏南)音乐会上展示了可以用来进行无线支付的太阳镜。这款太阳镜的边框中内置NFC芯片,并且可以与用户的Visa账户相联。因此,当用户在结账时,只需要摘下眼镜,靠近读卡器,即可完成支付。

对于用太阳镜完成移动支付,有消费者认为,这脑洞确实有点儿大,不过一旦实现则可以解决在泳池或者海边等场景下不方便用手机支付的尴尬难题。当然,对于年轻人来讲,装酷耍帅是太阳镜消费的一大特征,帅气摘下眼镜同时手拿眼镜在读卡器上一挥,那岂不是酷上加酷?用现在的热词来讲,那可就真的是“超燃”了!

虽然在泳池或者海边等不方便带手机的地方,用太阳镜进行支付可能还有用处,但是与手机相比,太阳镜毕竟不会每天都用到,而且更容易被遗忘,因此实际用途可能并不大。但是,单手摘下眼镜,轻轻地在读卡器上方一挥,这样的支付方式想想还是很酷的。

 声波支付 

在支付宝钱包里还有一项声波支付功能,在一阵“咻咻咻”声音中即可完成支付。所谓声波支付,是利用声波的传输,完成两个设备的近场识别。

消费者打开内置声波支付功能的第三方支付手机客户端,用手机麦克风对准收款方的麦克风,手机会播放一段“咻咻咻”的声音,完成端口识别和支付。

对于声波支付的安全性,不少用户存疑。其实,“咻咻咻”只是作为音效而存在,真正起作用的是一段超声波,超出了人耳识别范围。

声波支付传递的超声波是一串随机生成的交易号,有效期只有5分钟。声波帮助手机与售货机建立联系,其内容不涉及金额、账户号等信息,即使有人现场录音也不必担心安全问题。

 VR支付 

如果网购时不小心点头就付了钱,上帝还能阻止人类买买买吗?

AR(增强现实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目前已经应用到支付领域。消费者戴上AR/VR眼镜,不管是购物、直播还是游戏,当涉及支付时,直接通过触控、凝视、点头等交互方式,就可以完成支付。

 

支付宝推出AR红包、蚂蚁金服开放平台正式上线VR Pay功能……互联网巨头在VR领域纷纷有大动作,VR技术与支付行为结合后,当用户处于购物、直播、游戏、社交等VR场景时,无需跳转,就可以直接完成购买和支付行为,通过凝视、点头、触摸等方式登录支付宝账户,输入密码,即可完成交易。

支付行为融入VR场景中,对于一直以来以娱乐功能为主的VR应用来说,可以说是个好机会。因为一直以来,VR技术大多被应用于娱乐场景中,如今支付功能的融入可以将VR设备由玩具变成工具,增强了VR技术的实用性。

一旦用户在VR场景中可以完成支付,必然驱动众多的电商进入。VR场景虽然能更好地展示商品,但是一直以来,它都只是展示商品的一种方式,用户只是在虚拟现实环境里观看商品,挑选好后记住型号,然后摘下眼镜,再在电脑或手机上购买,这样的用户体验显然一点也不“沉浸”。

VR支付可以更方便互联网平台在VR场景下进行收费服务或内容的线上营销,不仅能够满足VR开发者的多样化需求,也可以促进更多优秀VR内容的产出,让用户拥有更好的VR体验。

事实上,人们在支付方式上的探索从未止步,从贝壳和铜币,到硬币和纸币,再到如今的银行卡和手机,人们一直都在尝试用最方便的介质完成支付行为。人们也在一直尝试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如指纹、面部、虹膜等和行为特征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鉴定。如今出现的刷脸支付,也正是基于对人体面部的识别来判断支付者的身份,与指纹支付、虹膜支付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不过,支付方式再多,也绝对不能忘记安全,没有了安全保障,再花哨的支付方式都只是空欢喜。此外,受到现实条件的制约,这些手机之外的支付黑科技想要大规模商用也还需时日。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华尔街上再掀投资热潮,支付与金融科技比翼双飞
下一篇:扫码支付和刷卡POS的关系:替代还是融合?!